翻了一下我上一次单独为耳机升级线写评测的记录,都已经是年的事了,那时候我最认可的高端随身耳塞升级新品牌仍然还是EffectAudio,写的也是一篇纯银线材,名为Cleopatra埃及艳后。而后来因为过多的耳机升级线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升级线的价格也愈发往上探,而我又是一个不喜欢推荐高价线材的人,这些方面我作为一个仍然会自掏腰包消费买HIFI器材的产品的发烧友来说也一直是身体力行的,比如目前手头自用的像LiquidLinks、扬仕等升级线价格也都不贵。
其实近期的88元小强线团购的火爆销售,也反映出了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品牌方可能自己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升级的声音水准达到了什么地步、从而不敢大胆定价(对用户来说是好事),一些知名大厂的品牌则在入门级价位上并不能好好打磨声音、导致用户买来可能觉得提升不大,转而投向高价升级线的怀抱,而目前许多高端耳塞的原先用料又确实做的蛮不错(比如NG、UM)等,想要花小钱获得“升级”的可能性还很的是不大,比如我的Khaos就一直是在使用原线。
ddHIFI的这款Nyx,占了几个有利的因素,首先品牌主理人丁工自己是深度发烧友,对声音有一个预期目标、并且肯定是做了非常充分的产品搭配来给它的声音水准定性,再在这个基础之上给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同时作为一个成熟的HIFI品牌来说,线材的颜值、做工、设计什么的也都非常在线,这个就像我以前在Cleopatra的文章里提过的一样,大家都知道高价升级线是出来“骗钱”的,那好歹这个骗钱的仪式感是不是得做的足一些?此外,ddHIFI作为一个很有创新性、用户思维很深入的品牌来说,Nyx长短线版本、自带屏蔽的2Pin插针、非常实用的L型4.4插头,可以说满足了部分用户的实际痛点。最后一点在于,ddHIFI的升级线价格一直是在从低端价格慢慢往上探的,不然一下子做贵点的东西,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骂“德不配位”了——更何况本身真不贵,常规版,短线版元。
开箱环节简单带过一下,一个收纳包,一个环保纸盒子。
插针设计有双层外壳,内层用来焊接耳机线等屏蔽,插针本体使用的是铜银合金再镀24k金。而线体本身的屏蔽是与4.4插头、0.78插针外壳完全接通的,只要插入了4.4设备,屏蔽层就可以和设备外壳达到接地,大大降低信号的干扰,这种设计也导致Nyx只有0.78+4.4的规格可选。
接插件和线体本身的部分我个人觉得是蛮漂亮的,没有什么深度的设计,只是单纯用五金件和配色的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格调。
用习惯了大播放器的用户也许不在乎4.4头的弯插和直插,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用类似、或者GoBlu之类的设备,这种弯插头放在兜里的时候在收纳和取出方面会更加的方便。
导体的规格我就不再复制粘贴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上图,直接到耳朵收货的环节。
每次到换线环节,我就会拿Khaos出来测试,以至于母座甚至被我插的越来越松了,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有换到一根让我满意的升级线。我当然知道S好听,但人家贵呀,虽然最近找PW嫖了根FirstTime长期借用,但我对线材的宗旨一贯是量力而为、花小钱办大事最好,包括私信我咨询Eurus、Khaos换线的用户,我一直以来的答复都是预算不高的话直接用原线,但现在ddHIFI的Nyx成了我的首推选项了。
首先还是夸一下NG家的这根原线,虽然线体很硬导致收纳体验不佳,但是我并不认为绝大部分元以内的升级线能够比它好,首先是在信息量层面不构成瓶颈,即便是LiquidLinks家的依云也不能够明显榨出比原线更多的细节来。众所周知LL家的四根线全部都是一等一的超高性价比,但是在搭配方面,马天尼层次感不够、Conti声场不够、依云则是牺牲了一些润泽度而拉开声场,人声表现并不够好,所以给Khaos换线一直是让我很头疼的事——而Nyx是我目前试下来的唯一一条能够增强Khaos中频润泽度的同时在素质上还小有提升的。
过去我们许多发烧友曾经被“铜线低频多人声好、银线低频少高频亮”的这种刻板认知所给带歪了,实际上一根声音健康的银线是可以不削弱量感的前提下增强低频质感的,并且Nyx本身有非常黑的背景、对Khaos的透明度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对于Khaos上本身比较自然宽松的高频没有明显的亮度增益。声音的密度有小幅度提升、但润泽度是大幅度提升的,整体的结像框架也有更加厚实稳健的改进——以上的这些提升内容虽然我只是轻描淡写地概括了下,但对于Khaos这种超旗舰级耳塞来说,我是第一次在2K多元的线材上达到这样正面的声音反馈。
ProjectY是一个非常通透、两端延展大开大合的塞子,作为换线的测试耳塞来说,它比较能够良好地反映出线材的声音控制力、宽松度、以及是否有毛刺感,本身轻度的刺激感也使得它比较挑前端的搭配,但PY在玩透了的前提下是可以达到、甚至超越目前的3W档超旗舰耳塞的水平的。
Nyx的声音风格在PY身上展现得很全面,首先是声场方面,PY本身非常强大的分离度和横向的宽阔度是很难被去“升级”的,但Nyx不仅做到了,在纵深和纵向高度上都还有小幅度的加强。此外,PY的劣势在于极低频下潜的部分,更多的是把能量感留在了低频的打击感上,而其实对于好的纯银线来说这一部分按理说是有加成的、除非耳塞在调音层面限制住了,但很显然Nyx并不能加强PY的极低频,反而是让中低频的量感还变多了、下盘更加敦实了不少,甚至让我觉得能量感有些积压的过多导致不宜开太高的声压去听,动次打次党们应该会非常喜欢这个搭配。当然了,不变的是Nyx仍然在不HUFI的前提下让PY变得更加润FI了。
这个组合彻底让我觉得Nyx的声音素质相当全面的同时、在中低频的质感方面呈现出了我对一个纯银线的预期,它不会像ET的柏拉图或者EA的艳后那样把人声的结像稍稍拉的细一些、远一些,而是保持了一个基本的丰满度。虽然在空间感的纵深与素质上限方面不如柏拉图来的这么全面,但它却是一个比柏拉图更加忠于耳塞原味的线材。
下面说一个意想不到的搭配,来自Softears的RSV,我在安利完RSV+Nyx+GoBlu的组合后,耳机美学DC叔听完直接表示RSV暂时不会挂海鲜市场了,这套组合是真的香。而在我后面拿FirstTime测试过RSV的潜力后,打算奉劝各位RSV用户,一定要换线,不然你们真的Get不到被这根破原线给束缚了多少实力......
RSV本身是个很典型的HUFI人声塞,声音暖厚但是依然保证了不错的层次感和声场规模,但在换上了Nyx后的声音素质已经可以直逼不少万元档耳塞的表现——丝毫不夸张,除了密度以外已经很逼近原线的Chronos了,也比手头的翡翠鸟、破军要更全面(动态不如破军,但是差得不远了)。声场大了两圈、两端延展度、结像的凝聚力都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整体更加的通透大气、人声削弱了一点颗粒感但是丝毫不影响RVS原本的醇厚韵味,这种本身比较丰满的人声结像配上大声场的表现,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泛流行乐的表达状态,不论是对于录音室还是CD曲目都有很好的回放还原与氛围增益。此外,这种听感最讨巧的地方在于密度虽高却没有压迫感,声音依旧是鲜活跳跃的,弦乐类的音色会比原线下更加顺滑和明亮、但高频的氛围却没有被提亮、从而影响男声部分的音色准确度。即便它的价格已经来到了RSV本身价格的1/2,但我愿意向每一位RSV用户推荐Nyx作为升级线,哪怕只是用蓝牙解码耳放直推,这种提升都是一耳朵的。
老实讲我个人并不喜欢直插的塞子绕耳去佩戴,但丁工既然发过来了,那我就搭配他们自家的Janus2试一下吧,这搭配可真的算是酱油贵过鸡了......在提升方面,一耳朵下去最明显的是声场和透明度,然后是大动态表现与结像的厚度,声音比原线的那种纤瘦的风格要显得丰满一些、更有肌肉感。这个搭配下总体并不是那种非常传统的动圈的味道,而是有点介于圈和铁之间,瞬态响应非常好、但残响氛围给的不算浓,而且高频的部分略有金属感,总体是一个无功无过的底子、解析力和空间感做的非常好,可以通过搭配来获得自己想要的风格。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我会更推荐原线的Janus2,搭配UP5就可以获得非常宽松自然且杂食的声底了,在出头的价位算不上是什么素质怪物,但称得上是一条单纯的好听、好推、好搭配的塞子。
(图为Janus1代)
通篇枪文文风的文章,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在等我说缺点?暂时没有,我真的不觉得在声音方面Nyx有什么可以被称作为缺点的地方,最值得吐槽的其实还是外在的部分,比如只有4.4+0.78的组合,而且因为插头弯插的设计导致它每一根线都得手工编织,发货时间可能需要等待1-7个工作日。此外,标配的收纳包比较小,如果是长线版本就几乎只能放线体本身了,腔体可能得拆下来塞进去。
除此之外,Nyx我只能说真香、性价比真高、以及市面上多了一条不用花高价就可以给旗舰级耳塞作为“升级”线的产品了,声音均衡健康、你可以撇开它的银线属性单纯地把它看做是一根声音全面、润泽度高的好线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升级二字要打引号,结合市面上现在高价线材的声音表现,你们自己品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