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插头 >> 插头市场 >> 正文 >> 正文

关于动圈的那份原始冲动达音科Luna

来源:插头 时间:2023/3/13
白癜风能根冶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当镀铍振膜的动圈耳塞开始在随身领域逐渐掀起热度时,坊间一直在讨论着“纯铍能否应用于耳塞”这一话题,期间我也听到过许多唱衰纯铍耳塞的声音,而当人们似乎已经对这个话题不再感冒、觉得纯铍耳塞可能真的遥遥无期的时候——达音科带着世界首款纯铍动圈振膜耳塞的成品出现在了展会上,并于当年年底就完成了量产。

这款动圈的名字大家肯定相当熟悉了——Luna,中文名“玥”。除了是首款纯铍动圈耳塞的头衔外,玥还是达音科这个国内老牌大厂的首款售价超过万元的产品。

进入正式“评测之前”,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会详细展现开箱过程

硕大、简洁的包装盒,比起17周年纪念款的包装,其奢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立方体型的包装盒,上下有着很多层级,第一层便是耳塞本体、以及带有编号的金属铭牌。

铭牌上除了标注“铍金属”这个关键信息外,也有工程师的签名落款,这个人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赵工。

下一层是标配的线材、四种插头、以及各种类型的耳塞套,其中包括SpinFit的CP系列。

标配线材采用的是二次提炼的古河单晶铜/DHC银混编线材,每股线芯外有独立的单晶铜镀银屏蔽层,除了材料以外,我更喜欢这款线材的软硬适中、方便收纳、不易缠绕打结的特性。标配的自锁式可换插头,其用料配色也和之前的有所不同,更加契合耳塞与配线的外观风格。

再往下一层,能够看到一个皮质收纳盒和另外一组SpinFit耳塞套,是属于新CP系列。

在之前的横评中被我给出很高评价的DTC-解码线也作为标配赠送给用户,可使用支持OTG的Type-C设备以及转接PC使用,这款解码线虽然推力指标看着不高,却有着良好的带载能力和极为优秀的底噪控制能力。

再往下一层,可以看到一个体积更大的皮夹子式收纳盒,内部是分层设计,可以同时收纳类似凯音N8这样体积和厚度的播放器和若干小耳塞。

记忆海绵套、6.35转接头、清洁刷、飞机转换头等小部件均额外放置在了单独的收纳纸盒中。

这样的仪式感...真的很久没有体会到过了。

当我准备把包装收起来时,突然发现侧面也依然有乾坤,记载了达音科自从开启打造自主品牌的产品线后的重要时间节点。

玥的ID由织语工作室主理人白河操刀设计,其外形灵感来自于月球,腔体面板的内凹弧度,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与角度下可以模拟出月球在不同时间点时的样貌;而达音科招牌式的独立插针母座上的棱角,灵感取材于登月舱,如果用上蓝色的那款耳塞套的话,还真有点人类登月的意味——不过这些我倒是都不在意,好的灵感设计是需要共鸣的,玥背后的寓意且不谈,其简洁大气的线条与舒适贴合的佩戴才是吸引我的地方。

玥的腔体由钛金属打造,强度极高、符合声学需求的同时做到了非常轻质的重量,佩戴时几乎感受不到来自耳廓处的压力,相比隔音来说,它内侧的线条更加注重舒适度,加上动圈耳塞本身的泄压设计,玥的佩戴感受十分优秀。

关于玥的声音,我很希望自己可以把这些天长期听下来的感受告诉大家,不过,写的太详细嘛,会显得过于八股,写的太感性的话,自己又没有想到特别好的立意当作切入点,所以就随性一些、想到哪写到哪。

吹捧纯铍这种材料的话我就不多讲了,这些年动圈耳塞的进步本质就是材料学应用的进步,铍在声学方面的理想程度是毋庸置疑、并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的,虽然不能代表它必然在耳塞领域中也能表现如何,但随身类的HIFI产品对纯铍耳塞的摸索从目前来说是值得、且有效的。

可以明确的是,玥不仅是把我曾经脑补过的顶级动圈素质+达音科式的调音风味表达了出来,也大幅度改善了达音科过去的调音中一些在乐感的表达上略显矛盾的点。在DK-的评测中,我也引用了上一句话的内容,达音科的近几款耳塞产品在声音的完整度与曲风适应性上变得更广、更加靠近主流审美的的同时,原本的音染与风格并没有遭到大改,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温润感与人声的平衡度,在硬素质这种秀肌肉的展现上足够充沛、但不刻意。虽然达音科看似在动铁、圈铁的造诣上研究得更深,但能看出其对动圈的理解还是有着自己的那份高级感,除了纯铍带来的在高频、瞬态等层面的冲击力外,这更这是一款可以唤醒动圈爱好者内心那份“原始冲动”的顶级动圈耳塞。

关于音色

在CANJAM上试听工程机时的感受到现在都觉得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达音科那时的工程机已经做得非常接近量产版,在和音质有关的所有特性中,玥给我带来的感官冲击力最大的是“干净”二字。

即使是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下,我也捕捉不到玥的声底中有任何杂讯或者突兀的频段能量感,通俗地讲叫背景“黑”,但我想讲的更夸张一些——所有的器乐元素就像是凭空出现在了眼前的空气里,融入了你的物理听音环境中去。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底噪控制能力强悍的前端,毕竟dB的灵敏度摆在这里,我手头的大部分播放器还是能够做到这一特性的,像德森瑞的DTR1虽然从音色适配性上来说很适合玥,但在底噪控制这方面还是差了口气。

这个时候也许会有人杠,这么干净的声音,谈何动圈的氛围感?那我再加一个前提好了,那就是基于优秀的音源与合适风格的后期制作。在听一些现场Live型的流行现场时,不论是背景还是人声中都往往会加入明显的混响(早期的Live更甚,但这也是Live本身的魅力所在),在这个前提下,玥必然是失去了完全“黑”掉的背景,忠于还原了原本的临场感,但即便如此,玥在混响方面的表达依然非常均匀、细腻,可盐可甜、拿捏有度。

玥的声场可以说不负动圈旗舰之名,不论是在横向宽度、纵向高度、纵向深度,还是边缘自然的衰减感方面都是耳塞中比较顶级的水准,整体的结像位置略微靠前、人声毫无头中效应,可以完美表现出各种舞台形状的室内与现场录音。而玥的结像形体感本身是偏向纤瘦的那类,所以玥在层次感的表达方面更加不容易受到前端的干扰,但如果你喜欢厚声一些的耳塞,记得不要搭配同样线条感强、或者声音偏锐的前端,具体的搭配听感我们留到后文再讲。

关于三频

“均衡”肯定是绝大多数旗舰耳塞的必修课,玥在两端延展方面拥有着极高的控制力与对器乐音色的拿捏能力,低频虽然量谈不上大、也没有像Projec71或者Major那样的肉感,但是弹性、动态却十分优秀,下潜的深度足够、拥有良好的细节表现能力,也算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在量感不多的前提下却能够完整表达出大提琴的琴腔共鸣的耳塞、整体低频的底子也丝毫不显得“薄”。

玥的高频响应能力与细节表现相比我听过的许多同级别的混合单元耳塞都不差,并且齿音的控制可以说超出我的期望。虽然没有像DK-那样直接把齿音砍干净、营造一个厚声偏暗的氛围,但参考当年DK-的表现,我是做好开声被“刺”到的觉悟去试听人声的,但就算是在刚开声的前提下,玥的齿音控制也非常优秀,并且不像DK-那样如果搭配不当、齿音仍然有加倍泵发的可能性。

在高频器乐的表达上,玥的强项在于无懈可击的瞬态表现和大动态能力,让我很想用“清晰”、“澎湃”这两个词来形容,从弱音细节的呈现再到大动态的爆发,玥的表现游刃有余,除了密度的表现以外,完全不输给一直被我当作“尺子”的RS10与Flamenco,并且结像足够饱满、完整,虽然形体偏纤细、却完全不会显得碎而薄。

中频的部分如果和达音科以往的产品对比,很难单独拿一个耳塞作为参照,玥没有DK-、Titan6那么厚,也没有Titan5、DNj那么薄,也没有DKPro、DN那么润,我眼中的玥在人声的适应性方面要胜过达音科以往的所有产品,它对润泽感与厚度的拿捏使得它不仅拥有达音科家传统的甜美型女声表现,在偏成熟一些的男声的表达上也非常富有感情,李宗盛的咬字、张学友的颤音,都没在怕的,而若你喜欢陈洁仪、黄丽玲,那我只能用“毒”来形容玥的表现。

关于搭配

首先我想讲一讲达音科标配的几款耳塞套,在其他条件完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几款耳塞套的声音差距极小,所以也不用可以纠结换套子的问题。在柔软度方面是SF套>蓝色硅胶套>红色硅胶套,声音方面,蓝色耳塞套的低频更加铺的开、横向声场稍好,SF套整体略薄一点点、高频更加明亮,红色硅胶套的两端延展稍弱、但是中频更厚一点。以上结论基于DTR1与凯音N8,不一定严谨,但因为差距极小,我个人建议是优先选择你佩戴更舒适的一款,蓝色硅胶套或许是更适合大部分人的耳道与听音习惯的。

最佳听感搭配:凯音N83.5单端

从听到玥的第一声起,我就已经“脑补”出了它的最佳搭配——凯音N8。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补性搭配,玥的干净清丽配上N8的大气厚重以及单端口那不讲道理的声场加成,形成了一个我目前听过最为理想的动圈搭配组合,原本偏瘦的结像线条得以加厚、中低频的饱满度进一步增强,不论是人声的温度还是大编制的气势都无出其右。

最中正搭配:艾利和SP平衡口

虽然我相信基于N8驱动的玥肯定更容易被框在一个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听音观以内,但私以为和SP的搭配才是达音科官方最想要表达的声音——此时的玥的声音干净得更加纯粹,混响更加克制、器乐更加富有光泽度与结实凝练的线条感,声场的形状比N8也更加圆,同时完全没有丢掉应有的宽松度。

最“流行”搭配:德森瑞DTR1

虽然前文提到了DTR1在搭配玥时仍会有可闻的底噪,但仍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内。DTR1和N8一样,都是某些方面可以做到和玥声音互补的机器,但DTR1在模拟味的氛围感营造上我认为完全不逊于N8电子管,虽然二者的风格有所区别,N8倾向于让声音变润,而DTR1则是赋予耳塞更多的“磁性”,同时因为中频更加前凸的关系,DTR1在听人声时的器乐层次和稍稍小一截的声场更加适合单纯欣赏Vocal带来的美妙,同时低频的质感与动态表现也非常惊艳。

虽然我手中挑出了不少声音素质与完整度都不错的搭配,但搭配这个事情真的还是得具体器材具体分析,很多时候我们“脑补”出的声音组合并不一定正确,比如我很诧异地发现大家印象中偏刺激的金菊在高频控制力层面比小墨菊更好,玥和小墨菊的搭配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温润细腻,不仅声场、动态偏小,高频也相对生硬,相比之下金菊却能把玥推得相当大气鲜活。非要给一个结论的话,我还是认为用来搭配玥的前端必须拥有良好的声音密度与高频控制力,这两点对玥来说,可能比信噪比、信息量什么的更加重要。

在玥诞生之前,我心目中的动圈标杆并不是我个人最喜欢的Major、也不是价格更高的XLS,而是AK的T9iE,因为它代表了优质动圈水准的同时、完美保留了动圈那最吸引人的“风味”,你可以因为想要买一个旗舰塞而选择它,也可以因为想要单纯买一个动圈耳塞而选择它。从现在起,我心目中的“标杆”已经易主了——由玥来取代。

在另一篇玥的评测中,某位大佬说玥接近动圈耳机的完美形态,我强烈同意这个观点,我这里也再扩充一下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玥它并不能越级PK更高价位的混合单元耳塞,并且横向对比Major、A、FWW等竞品的话,“贵为”纯铍的它也并不能真的在素质上和谁拉开差距,但玥的声音同时满足了搭配下限高、潜力上限高、“水桶”的短板够长这三个条件。抛开单元因素,它确实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比如声音整体的密度、低频的饱满度、高频器乐的真实感方面,相比顶级的混合单元耳塞的话还是有着明显的进步空间,但目前为止,它做到了一个卖到万元级的动圈耳塞应有的硬底子和软实力,满足了我这个烧友从入坑以来心里一直保持着的那份对动圈耳塞的“原始冲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