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弗里特与法伊这两位热衷于科技、广播、通讯的高中生,在小镇最热闹的夜晚,隐约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开始抽丝剥茧的他们,发现真相远大于他们的想像。
.....
导演安德鲁·帕特森的处女作《浩瀚的夜晚》绝对是一部令人惊喜的类型片,电影于年的斯兰丹斯电影节首映,斯兰丹斯影展跟日舞影展的关系宛若孪生兄弟,不只举办时间重叠,地点还都在犹他州的帕克城,当然日舞影展长久以来较为受到主流观众与市场买家的注目,年《浩瀚的夜晚》首映后可是另一道光景。
帕克城所有的媒体、观众都在讨论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奇片,最终电影获得斯兰丹斯影展的观众票选奖,并在年底于多伦多影展放映的前一晚,由亚马逊买下了发行权。
片子一开场就吓到我,我是指意外惊喜,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复古的讲故事方法。
本片的灵感,导演汲取扬·德芒热年的《迷失》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年《窃听大阴谋》,该过程持续到夜晚,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没有强烈光芒的宇宙飞船或邪恶外星人,主角想不透到底是什么状况,借着周围的人物谈论,得到一堆不完整的资讯来拼凑故事。
这听起来对影迷来说并不吸引,但这恰巧是这部电影最有特色的地方。
而镜头的灵感,取自年的阿根廷电影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的《谜一样的双眼》,从体育场外观慢慢接近落入球场、球员射门、观众到主角们,主角发现凶手慌乱奔跑,直到凶手被抓到,跟萨姆·门德斯《》一样看不见接缝,一样精致美丽。
这部独立电影有典型的独立精神,纯粹植物精华不含添加物,一次讲好一件事,片子在讲探索未知,那就专注描述那种期待又怕受伤害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独立电影好像很单调,却有无可取代的魅力。
《浩瀚的夜晚》这部节奏缓慢、充满长镜头、以及繁复的音轨设计,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丝毫不见许多年轻导演初次执导长片的那种炫技,想把自己在学校所学一切都搬出来秀一波的冲动。
电影设定在年代新墨西哥的一个小镇,电影甚至跟我们说了总人口只有人,如果你对各种外星人、UFO题材与阴谋论如数家珍的话,对照一下电影的时空背景与地点,相信你马上就知道剧情会走向何处。
即便如此,安德鲁仍让《浩瀚的夜晚》充满魅力与新鲜感,仿佛你是第一次观赏这类型的电影、仿佛你是第一次怀疑外星人的存在,这部电影充满怀旧感:有线电话、冷战、阴谋论、广播电台等元素一应俱全。
而一切必须归功于安德鲁灵活地运用有限的资源与成本,他的技法精准又创新,使得《浩瀚的夜晚》当中那些类型老梗,始终新鲜、生动,电话线中那陌生的呢喃,在寂静之中散发着恐惧与振奋感,你会与电影角色一同怀疑夜空中到底潜伏着什么。
安德鲁丝毫不避讳引用各种老梗情节,也不怕观众是否可以自行推敲出剧情,这类型的电影我们看过数不清多部,但《浩瀚的夜晚》就是能时时刻刻保持着刺激、新颖,这不是一部告诉观众“到底发生什么事”的电影,而是关于“它是怎么发生的”。
这是一部寻找声音的电影,就像埃弗里特向法伊示范如何使用她的全新录音机;
法伊在总机室处理电话时,将插头插进插座;
当老军比利叙述的过程中萤幕反复变黑,将观众变成听众,安静的时候也令人回味,我们和法伊跟埃弗里特一样。
《浩瀚的夜晚》是一部大胆且令人惊讶的原创性作品,充满复古的氛围和质感,利用无线电波的声音,引导我们来到这个时空中,没有恐怖惊悚的画面,却引起不安的情绪,突然的断线、画面全黑,女主角紧张的口气,越看越想知道真的有飞碟吗?
无法预测电影的走向跟它想表达的,即便知道天上有东西,这样的疑问就跟《第三类接触》一样,即便有看到飞碟,我们跟随着主角奔走,但不懂他们到底在找什么?不一定每位观众都能耐住性子,关子卖太久有些观众会不耐烦,我们跟主角必须眼见为凭,不然一切都只是幻想,最终导演给的是专题节目版《悖论剧场》的故事,不会给你任何的答案,而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让我们从片头开始说起,《浩瀚的夜晚》的第一颗镜头是一台复古的映像管电视(当然在当下的时空背景是潮流),电视机画面播放着一个叫《悖论剧场》的节目,旁白告诉我们,我们即将前往一个未知的领域、探索未解之谜,简直是《阴阳魔界》的翻版,这一集的标题叫做《TheVastofNight》,这是《浩瀚的夜晚》的原文片名。
摄影机向前推进,我们逐渐进入电视萤幕之中,电视上充满杂讯的黑白影像,逐渐出现色彩,直到我们彻底融入电视机的画面之中。
映入眼帘的是一所高中,今晚将有一场高中篮球联赛,整个小镇都充满着一股热血的氛围,球员正在进行训练、啦啦队在排练舞蹈,两位高中生进入我们的视野:埃弗里特与法伊,他们离开体育馆,走过小镇的街巷,准备要去他们今晚的工作,埃弗里特是小镇电台WOTW的主持人,而法伊是小镇的电话接线员,这两个工作可能是沙漠小镇唯二的对外联系。
看似又是一个平常的夜晚,但两人逐渐察觉到有一丝诡异,广播的信号受到干扰,电话开始持续断线,法伊还从电话线中隐约听到奇怪的声音,这是她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她打给埃弗里特并播放给他听,埃弗里特也从未听过这种声音。
接着一位妇人打给接线站,尖叫着小镇上空有不明物体正在盘旋,但讯号持续受到干扰,法伊无法完整听清楚,法伊与埃弗里特两位沉迷于科技的少男少女,决定去搞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当你看到这,任谁脑海都会想起《X档案》、《第三类接触》、《天外魔花》、《阴阳魔界》等类似作品。
《浩瀚的夜晚》有强烈的类型色彩,这是安德鲁丝毫不避讳的内容,片头甚至都已经告诉观众,整部电影正是灵异电影节目的其中一集(在电影中段会再次提醒)。
另外,我还发现《浩瀚的夜晚》有种与观众刻意保持距离的态度,相当符合电影的这层设定,从电影的第一幕开始,这一颗相当漫长的长镜头,跟随着埃弗里特与法伊从体育馆、穿过外头停车场、再到小镇的过程,两人之间的交谈从没断过,内容五花八门。
他们的对话节奏快速又时常重复,老实说,我看了一阵子才终于搞懂他们之间的互动。
这段他们走过小镇的镜头,摄影机跟随在两人身后,始终与他们保持着一段距离,且镜位高度放在一个相当少见的地面高度。
这是一部描述超自然接触,也就是遇见外星文明,前面提到的三个例子和外星人简直风马牛不相干,可是,他们的想象力就像蝴蝶一样自由飞舞,而且在我心里卷起巨大的海啸。
科学趣闻,或者说科技新知,五零年代有人觉得那是杂志用来骗销量的,无独有偶,现代也有人觉得那是网站用来骗点击的,甚至图文不符之我又上当了。
话说回来,仔细咀嚼他们的聊天内容,并没有把科学新闻当作童话故事,反而充满期待,未来是有希望的,生活是会改善的。换句话说,他们一面聊天,一面带着正能量探索未知,但是,峰回路转君须记,最是猪羊变色时,外星文明放送电磁干扰,诡异的声音,更别说那是语言,碟形飞行器占据大半夜空,未知不必探索,明晃晃就在眼前,紧张,疑惑,害怕,那东西会杀人吗?
可以想像变成无法想像,茶余饭后的好奇心,也变成需要不怕死才能看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事。
开场的长镜头,因为保持着一道距离,你会察觉整颗镜头没有任何特写镜头,仿佛是不希望观众看清两位主角的脸部特征。
从这里开始,你会察觉到《浩瀚的夜晚》有意地孤立观众的观影位置,似乎在抗拒观众过于进入叙事空间。这是安德鲁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学选择,他与摄影师试图去建构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神秘氛围。
当电影终于出现特写镜头,我们总算得以清楚看见两位主角的长相时,我们早在之前便已认识了他们。这种手法实在是太老派了,老派得我爱不释手。
在当代电影如此泛滥使用特写镜头之前,特写镜头曾经是犹如天雷地火般的电影关键时刻,而特写镜头确实是《浩瀚的夜晚》的关键时刻。
导演安德鲁的这部处女作中,运用复古的视觉处理,看似从20世纪中期的电视效果。带接近单色调的影像,加上人物当年对白的特色,将观众带入这个充满浪漫韵味的年代。
90分钟的影片,前半部却非常缓慢,强迫观众考验耐性。
整部电影就只是讲述一个晚上发生的故事,呈现的紧张镜头也比一般现代电影来得低调。
但是导演在这些镜头之间,也美妙的穿插一些带丰富想像的过渡画面和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流动镜头,令人感到赞叹。
电影带有《第三类接触》影子,结尾却有些许冷场,给人一种希望了解更多的渴望。观众逐渐投入戏中人物追求真相的过程,但后来却出现一种扑空的感觉。
这种转变令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一种未知来自可预期的未来,计划的,合理的,不像鬼扯的,似乎时间到了就该发生,追踪,开箱,评测,聊聊那些期望与失望吧。
另一种未知特别凶猛,需要鼓起勇气才敢面对,原因别无其他,真正的未知很可能颠覆我们所有的已知,谁也不用说服谁,我的手缩了回来,说白了就是不习惯。
这一刻我们自问,敢不敢像男女主角一样,提着卡式录音机冲向浩瀚的黑夜,亲自见证未知?想到这里,他们富有科学精神,也有科幻想像力。
这部靠着安德鲁自己筹资70万美金的超低成本电影,会让你无法相信他竟然能靠着资本打造出银幕上的精彩作品。
《浩瀚的夜晚》有两颗长镜头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颗在夜晚中从法伊的接线台开始,越过几条街道、弯过几个转角、抚过几处草丛、经过加油站,抵达体育馆,穿过体育馆的人潮、加油观众、进行中的比赛、球场上的球员,从体育馆的窗户离开,最终来到角落埃弗里特的电台,镜头结束于电话响起的特写镜头。
另一颗镜头,则是一段长达10分钟的独角戏,拍摄法伊坐在接线台前,接电话、拨打电话、将电话线插入对应的接孔、拔出接孔,每一通电话都有对应的操作流程。
而从这些繁复的例行公事中,法伊开始警觉到了些不同之处,浩瀚的夜空外头有些不对劲。
这颗镜头没有过多的摄影机运动,唯一在画面移动的只有法伊,还有停不下来的接线作业,成就这场目不暇给的复杂镜头,这场戏极为仰赖谢拉·麦克康米克的表演功力,光靠她的接线作业,以及与电话另一头的交谈,导演安德鲁便成功地酝酿出一股紧绷、蓄势待发的张力,丝毫没有要过度推动情节进行的意思,而是耐心地等待。
直到连观众都开始感染到了紧张的气氛,为这些怪事感到浑身不对劲。
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浩瀚的夜晚》与许多其余导演处女作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资源有限、片长限制的无奈与瑕疵,但是《浩瀚的夜晚》绝对不会因此让人失望。
而也一如许多优异的导演处女作,《浩瀚的夜晚》有种宣示的味道,向世人宣告一个才华创作者的诞生,甚至听到了许多人联想起弗朗西斯科·德尤菲米亚的处女作《跟踪》,都是一部有着瑕疵,却宣告一位新生代大师诞生的作品,而当年《跟踪》正也是在斯兰丹斯影展首映。
所以日后看到安德鲁开始接下好莱坞片厂的大案子,就请别意外了,《浩瀚的夜晚》已经证明他完全已经具备该有的实力。
片子的结局留下悬念,我相信他们被外星人带走了,亿万分之一的人开创时代,亿万分之二的人赶上潮流,其余的人负责被带走,这样说吧,阴阳魔界或暗夜无极,这些词听起来有戏剧性,其实代表一段混沌未明,犬狼难辨的时刻,每个世代都会遇到,每个人也都会面对。
留在原地或被带走,只能选一个,比方说年出生的人,工作开始改用电脑,他们必须选边站;例如年生,是否进入智慧型手机的生活,那个交替阶段印象特别深刻;年出生的人,轮到他们站在十字路口时会看见什么,他们必须在真人与人造人之间抉择。
在我眼里,外星人就像新科技,生活被带走了,紧张,疑惑,害怕,有点想保持原状,如果相信科学,自然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交给科学,如果相信自己,请别忘了睁大眼睛,就像片中男女主角一样,见证混沌未明的时刻。
还有一点,人会莫名的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正为了某件事情。
所以老妇人才会说,他们喜欢找单独的人,这里单独的人并非一人,而是一组人,前提是这个地方必须无人;而人聚集的原因,可以说是巧合在那个时间点都要做那件事,也可以说我们正被系统上的操作着,例如:吃饭、逛街、看电影、旅游等。
人被生活捆绑,必须有事做、找事做、做更多,忙着各自的琐事,从乡下到大城市、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从学校到名校诸如此类的,我想导演想给观众的不是提醒,而是喘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