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插头 >> 插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前沿洞察丨史上最快充电桩3分钟100公里

来源:插头 时间:2023/7/16

本期前沿洞察为大家带来这些技术:史上最快的充电桩;帮你找钥匙的机器人;用二氧化碳合成的淀粉……

一起来看看吧:

史上最快充电桩:3分钟公里!

瑞士ABBElectrification公司研发设计了一款超级充电桩——Terra。充电3分钟就可提供公里的续航里程。给不同的电动汽车充电,也只需要15分钟即可充满。

Terra提供KW功率的充电器,配有四个充电插头,可同时为4辆车充电,支持主要充电标准CCS-1、CCS-2、CHAdeMO、ACType-2。

其采用即插即充设计,插拔非常容易。配备了5米长的电缆线,无论汽车的充电插口在哪边,它都可够得到。

除此之外,用户可通过触摸屏,点击完成充电操作,充电时间和电量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充电桩上方还有一个27英寸屏幕,可以针对不同使用地点用来显示宣传内容。

目前,这款充电桩暂时不对个人出售,而是主要面向加油站、综合商务楼和大型超市推出使用。预计将今年年底在欧洲等国家安装,并将于年在美国、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投放。

这款机器人能帮你找到藏在脏衣服下的钥匙

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机器人系统RFusion,可以帮你找到藏在脏衣服下的钥匙,并且成功率高达96%。

RFusion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天线搜索物体。其搭载了摄像头和射频天线的机械手臂,能够识别带有特定标签的物体。该RFID标签可以附着在物品上,以防丢失。

一旦天线与RFID标签成功通信,它就会识别出标签所在的球形区域。机器人随后就可以将这个区域与其相机的输入相结合,缩小物体的位置,然后将手臂对准物体,最终抓住物品,并验证该物体是否是目标物体。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使用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用于优化机器人到物体的轨迹。

研究人员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中测试了RFusion,包括将钥匙链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盒子里,将遥控器藏在沙发上的一堆物品下面。他们发现,即使是检索完全隐藏在一堆物体下的某个特定物体时,系统的成功率为96%。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该系统还可以帮助整理成堆的物品,完成仓库中的订单、识别和安装汽车制造厂的组件,或者帮助老人在家中执行日常任务。

中科院新突破,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众所周知,我们吃的主食,水稻、小麦、土豆、玉米等,这些包含了大量淀粉的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让植物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但是植物需要阳光和叶绿体和细胞生物才能完成这样的转换。这种方式,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于是,科学家从很久之前就开始探索人工合成淀粉来替代植物生成。

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团队,论文介绍了他们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这是人类首次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

研究团队表示,“自然界的淀粉合成需要60多步复杂的反应和精细的调控,目前,这条人工合成路径只需要11步!让我们未来能够像工业发酵生产啤酒一样生产淀粉。”

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可以分为四个模块,首先把二氧化碳用无机催化剂还原为甲醇,然后将还原的甲醇转换成为三碳,然后是将三碳合成六碳,最后再将六碳聚合成为淀粉。

尽管每个模块的原料和产物都是确定的,但是可以反应过程却有很多可能,科研人员利用‘搭积木’的思路对每一步进行尝试以寻找四个模块最佳的组合方式。

实验室初步测试结果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这意味着,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关于能耗问题,由于目前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生产全程的能耗还没有准确计算,距离工业化的一天还有一些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66.html